工程造价会被淘汰吗?有人被取代,有人身价翻倍!

2025-06-25


(转载自 百度  火星扒知识2025-05-05 )

最近,关于“工程造价行业要被AI取代”的讨论铺天盖地。

有人说算量软件一键出结果,造价师要失业;也有人晒出年薪50万的招聘启事,高呼行业春天来了。真相到底如何?

今天带你深扒2025年工程造价行业的生存法则!

clip_image002.jpg

技术革命来袭,传统造价模式正在崩塌!

“以前熬夜算量、手写清单的造价人,现在只需点几下鼠标就能完成。”这是某造价咨询公司主管张工的感慨。

2025年,BIM技术普及率已超80%,AI和大数据更是重塑行业规则。

1. 算量软件“卷”出新高度

传统手工算量早已被淘汰,现在的算量软件不仅能自动识别图纸,还能实时更新材料价格库。

比如某头部企业推出的“智能云计价平台”,通过AI算法将误差率控制在3%以内,效率提升5倍。

但问题也来了:只会按图算量的“工具人”造价师,饭碗岌岌可危!

2. BIM技术“杀死”信息差

过去造价师最头疼的图纸变更问题,如今被BIM技术完美解决。模型一旦更新,工程量、成本数据自动联动。

某地铁项目案例显示,BIM技术让预算调整时间从7天缩短到2小时,直接砍掉30%无效沟通成本。这对依赖

“信息不对称”赚钱的咨询公司,无疑是致命一击。

3. 大数据让“经验主义”失灵

老造价师引以为傲的“经验判断”,正在被数据库碾压。

某国企建立的“造价指标库”,收录了10万个项目的单方造价数据。

新人输入项目类型和地段,系统5分钟就能输出对标报告,准确率超过十年经验的老手。

行业真相:淘汰的从来不是行业,而是“只会算量”的流水线工人!

clip_image004.jpg

三大趋势告诉你:谁能在2025年活得更滋润?

趋势1:从“造价员”变身“项目操盘手”

“现在甲方不仅要预算表,还要省钱方案!”某地产公司成本总监直言。

2025年,单纯做预算审核的岗位需求下降40%,但全过程咨询工程师薪资暴涨60%。

案例: 杭州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造价团队从设计阶段介入,通过优化外墙保温方案和管线布局,硬生生把预算从

1.2亿压到9500万。这种“省钱专家”成了甲方的香饽饽,项目奖金直接翻倍。

关键技能:懂设计优化(会看BIM模型);能做合约规划(避开合同陷阱);擅用大数据(快速对标历史项目)。

 

趋势2:绿色建筑催生“碳造价师”

“光会算混凝土价格?现在得算碳排放成本!”

随着碳中和政策落地,绿色建筑项目占比突破50%。

某央企开价年薪40万招聘“双证人才”(造价师+碳管理师),要求能计算光伏发电收益、评估环保材料溢价。

行业新风向:装配式建筑预制率≥50%(成本精细到每个螺栓);节能改造项目激增(政府补贴怎么算?);碳交易纳入

成本体系(每吨二氧化碳值多少钱?)。

 

趋势3:国际化赛道藏着黄金机会

“在非洲修机场,迪拜盖酒店,都要中国造价师!”随着“一带一路”项目推进,熟悉FIDIC条款、英语流利的造价师身

价暴涨。某海外工程公司透露:驻外造价经理年薪80万起步,还包子女国际学校学费。

必备武器:国际工程计量规范(如英标、美标);跨文化谈判能力(和印度承包商砍价);汇率风险管控(美元结算波动怎么破?)。

clip_image005.jpg

普通人逆袭指南

1. 死磕BIM+AI,别当“软件小白”

别以为会点广联达就高枕无忧!2025年顶尖造价师都在玩这些:用BIM模型做碰撞检查(提前发现设计漏洞);用AI预

测材料价格波动(螺纹钢下个月涨还是跌?);搭建企业私有数据库(把老板的项目经验变成数字资产)。

2. 跨界学法律,做“会算账的谈判专家”

某造价纠纷案中,工程师因为吃透《建设工程司法解释》,帮甲方追回1200万索赔款。律师都搞不定的EPC合同陷阱,

他一眼看出付款节点漏洞。

推荐修炼方向:工程索赔与反索赔;招投标法律风险防控;FIDIC合同条件精讲。

clip_image007.jpg

 

造价永不消失,但混日子的人会!

工程造价行业正在经历一场“大洗牌”:靠复制粘贴混日子的“表哥表姐”被AI淘汰,而懂技术、能跨界、会省钱的复

合型人才,正在迎来职业黄金期。

记住,2025年没有稳定的饭碗,只有稳定的能力!

 

(注:本文数据及案例来自行业研报及企业访谈,引用规范已隐去敏感信息)